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,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,具有平等、互惠的特点。
3岁后,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:
(1)3岁左右,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,彼此之间没有联系,各玩各的。
(2)4岁左右,联合性游戏逐渐增多,并逐渐成为主要游戏形式。这是真正的社会性交往。
(3)5岁以后,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,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。在幼儿游戏中,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就是合作游戏。
(4)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与同性别的儿童交往,随着年龄的增长,这一特点越来越明显。
建立策略
1、利用自然环境
在生活中、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,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,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,在活动中,教师要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,促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,培养其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。
2、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
多为幼儿开展各种活动,在活动中,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,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幼儿更强的交往主动性,两者相互促进,形成良性循环。
3、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
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,如分享、合作、谦让、助人、抚慰等,使幼儿在与人、事、物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提高交往能力。
4、通过游戏活动
结构游戏、角色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具有群体性,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。幼儿通过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,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,从中学会共处,学会合作。
5、积极争取家长配合
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,家长和教师只有统一要求,共同培养,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。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,帮助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交往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,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,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