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客户总监、招投标项目接洽电话:18805396701
山东厚朴阿里巴巴店
18805396701

联系我们

幼儿园桌椅,幼儿园床,幼儿园家具生产厂家,托育家具,幼儿园五大功能室,户外木质滑梯定制-山东厚朴教育装备有限公司
邮箱:mail@sdhoupu.com
电话:18805396701
地址:山东临沂高新区湖北路西段(京沪高速交汇处)下载厚朴画册

幼教百科

幼儿视角下“娃娃家”游戏的 特点及影响因素

发布日期:2024-05-27 14:44 浏览次数:

“娃娃家”游戏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角色游戏,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。许多教师认为“娃娃家”是班级活动室内的一个特定的活动空间,几名幼儿在其中玩“做客”“照顾娃娃”之类的游戏。然而,研究者发现,幼儿眼中的“娃娃家”游戏并不局限在“娃娃家”这个活动空间,和教师眼中的“娃娃家”游戏不太一样。幼儿视角下的“娃娃家”游戏有哪些特点?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幼儿对“娃娃家”游戏的理解?教育者应当如何应对?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。

幼儿视角下“娃娃家”游戏的 特点及影响因素
幼儿园环境的影响
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》明确了“环境创设”包括空间设施、玩具材料等2项关键指标,“旨在促进幼儿园积极创设丰富适宜、富有童趣、有利于支持幼儿学习探索的教育环境”。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另一个“家”,其游戏环境的设置、材料投放和时空特点等对“娃娃家”游戏有着重要的影响。
1.户外娃娃家游戏的吸引力幼儿喜欢在户外玩“娃娃家”游戏,喜欢在户外的野趣区、沙水区等材料元素丰富的地方玩“娃娃家”游戏,喜欢用沙、水等自然材料玩“做饭”等游戏。幼儿说他们“喜欢在操场上疯跑”,可以“看到飞机”,能“有很多沙子和水用来做饭,可以玩很久”。在幼儿眼中,室外具有空间广阔、材料源于自然、可以观察新鲜事物、玩闹时间更长等特点,而且那种“漂泊不定的娃娃家”给他们带来的自由自在的游戏感受是无可比拟的。
2.室内“娃娃家”区角的尴尬
在幼儿园的活动室内,“娃娃家”是众多功能性分区之一,具有位置相对固定、空间相对狭窄、材料虽然较丰富但多一成不变等特点,可能会限制幼儿游戏的想象力。有时候,幼儿宁可从建构区找来积木当“饼干”,也不会理睬“娃娃家”里那些以假乱真的“食物”。另外,“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”是幼儿园室内的行为规则之一,会让幼儿的室内活动时间受到很多限制。室内“娃娃家”游戏也不例外。室内游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束缚与幼儿需求之间不匹配的尴尬现状,或许就是幼儿寻求更广阔自由的户外游戏时空的原因。
幼儿视角下“娃娃家”游戏的 特点及影响因素
教师与同伴的影响
1.教师角色的错位
与幼儿的心理落差教师组织游戏活动时一般会主动“退位”,将游戏的权利交给幼儿。但是,“退位”并不意味着教师的“无为”。研究者发现,许多幼儿“想跟老师一起玩”,期待教师成为“娃娃家”游戏中的一员。然而,许多教师首先将自己当作旁观者而非幼儿的游戏伙伴。教师在解释“为什么很少参与‘娃娃家’游戏”时表示,“怕打扰他们”。可见,教师多以“非参与式观察者”的身份自居而很少加入幼儿的游戏。教师的这种旁观态度会在客观上给幼儿一种心理距离感,让幼儿觉得教师的任务就是“看着我们玩”“老师不会加入我们,她在观察”。
教师少量的游戏参与一般发生在幼儿发出主动邀请时,呈现出被动的特点。教师的理由是“因为确实要管很多区域,所以我不会主动说‘我来加入你们的游戏’”。这与幼儿眼中的教师“要做工作”“要观察”的形象正好一致。因此,幼儿会“见机行事”,大多数时候选择和同伴玩而不去叫教师一起玩。虽然偶尔幼儿会以“邀请客人”的方式尝试邀请教师,但教师给幼儿留下的“很忙”的印象会削弱幼儿邀请的主动性。
2.幼儿同伴间的默契
随意与相互接纳幼儿的好朋友是幼儿游戏中的合作伙伴,他们之间的互动促使“娃娃家”游戏更加深入。大多数幼儿表示喜欢和自己的好朋友玩“娃娃家”游戏,他们需要“志趣相投”的队友,能够互相理解彼此的游戏意图,在游戏中更能“心领神会”。和好伙伴一起玩游戏,幼儿更能随心所欲。从幼儿的“你当宝宝太大了”“谁让你动我种的花的”等话语中可以发现,幼儿在“娃娃家”游戏中的交往比较随意,想说什么就说什么。在和教师的互动交流中,幼儿则往往表现得比较“规矩”,不会“口无遮拦”。在“娃娃家”游戏中,幼儿很容易接纳与同伴之间发生的一切,打闹、嬉戏对于他们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,会给他们带来愉快的游戏体验,哪怕是不愉快的争执,也不太会影响他们的关系。这些“打闹”“争斗”正是同伴相处中的交流与磨合,可以让幼儿积累与人相处的经验与技巧,加深幼儿对“友谊”的理解与认识。
幼儿视角下“娃娃家”游戏的 特点及影响因素
教育建议……
(一)树立幼儿游戏主体观和完整游戏观
了解幼儿视角下的“娃娃家”游戏,启示教育者不能仅仅是换个角度看待幼儿游戏的形式,而是要重现游戏本体,还原幼儿的游戏,同时还原幼儿自己,确保幼儿的游戏权利。幼儿不仅是游戏着的人,而且还是决定游戏的人;不仅是游戏的体验者,而且还是游戏的发明者。由幼儿决定与发明的游戏才可能是完整的游戏,能让幼儿获得完整的游戏体验。本研究证明,幼儿能够在他们视之为“家”的地方,巧妙地利用自然材料玩“娃娃家”游戏,当缺了什么的时候他们总能寻找到替代物。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游戏的组成部分。而在一个由教师布置妥当的“娃娃家”里,这一部分事情让教师做完了,幼儿剩下的就是“延续”教师开启的游戏道路,或“走走过场”,很难完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。这样一来,幼儿游戏的过程其实是不完整的,游戏体验是局部的,游戏权利没有得到充分彰显,游戏中的主体性亦是有限的。
(二)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,改革材料投放方式
幼儿视角下的“娃娃家”游戏需要教育者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。宽松的游戏环境不只意味着幼儿能够选择游戏活动区角和游戏伙伴,而且表现为幼儿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游戏。教师让幼儿自己决定玩什么、怎么玩、玩多久,让幼儿自己设计游戏场景。幼儿可以布置自己的“家”,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将柜子推来推去,直到自己满意为止。在这一过程中,教师应当积极倾听、鼓舞幼儿,在幼儿有需要时给予建议,激发其灵感。由此可知,教师有必要改变游戏区域设置及材料投放的方式。教师可以同幼儿及家长一起收集各种材料,开辟“临时仓库”,将材料分类摆放,供幼儿布置游戏场景时自由选择,而不是事先将材料放在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游戏区域,也不是将游戏区角位置固定化,更不是“先入为主”地将游戏内容结构化。
(三)以伙伴的身份参与游戏体验幼儿的游戏文化
虽然幼儿期望教师和他们一起玩,事实上教师也有或多或少参与其中,但是教师要被幼儿真正地接纳,达到幼儿同伴间那种默契,不是轻而易举的事。教师要真正地融入幼儿游戏,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,以“局内人”的身份直面幼儿,与幼儿构成“我与你”的平等关系,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游戏,体验幼儿的游戏世界,理解并接受幼儿游戏中的交往规则,在共同的视域中相互学习,出现问题时彼此协商,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幼儿游戏的“隐性”指导。
来源:人大幼儿教育导读